湖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2001) -凯发一触即发

3637

湖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2001)

  颁布日期:20**.05.31

  实施日期:20**.08.0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择业、招用人员形成劳动关系以及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从事职业介绍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劳动力市场应当遵循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宏观指导,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发展多种类型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服务。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协同做好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求职择业

  第七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择业的权利。凡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均可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择业。

  第八条 求职者到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或者通过其他合法渠道求职择业的,应当持本人身份证明和其他个人资料,如实介绍本人的有关情况。

  外省人员来本省求职的,应当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已办理失业登记的求职者凭失业登记证明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

  第九条 在职人员转换供职单位的,应当依法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

  合同,不得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擅自离职。

  第十条 劳动者有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或者职业培训。

  劳动者从事国家规定实行职业资格标准的工作岗位,须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章 招用人员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招用人员的自主权。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遵循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择优录用的原则。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可以选择下列方式:

  (一)委托职业介绍机构;

  (二)参加劳动力交流洽谈活动;

  (三)利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招用信息;

  (四)通过新闻媒体和职业介绍信息网络发布招用广告;

  (五)法律、法规、规章允许的其他方式。

  第十三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有下列行为:

  (一)招用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

  (二)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三)招用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四)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

  (五)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

  (六)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件;

www.pmceo.com-物业经理人

  (七)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与招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职工录用备案、就业登记、劳动合同鉴证和社会保险等有关手续。

  第四章 职业介绍

  第十五条 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凯发一触即发的业务范围、机构章程和管理

  制度;

  (二)有固定的从业场所、必要的服务设施和资金;

  (三)有三名以上具有职业介绍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有关资料和书面报告,经审查批准,领取《湖北省职业介绍许可证》。

  省属和中央在鄂单位以及外省单位在鄂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职业介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湖北省职业介绍许可证》和《湖北省职业介绍工作人员资格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

  第十七条 职业介绍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收集提供职业供求信息;

  (二)为求职者介绍用人单位;

  (三)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求职者;

  (四)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服务;

  (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和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

  (六)办理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服务项目。

  第十八条 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其他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的有偿服务项目,其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建议,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并接受当地物价部门监督。

  第十九条 禁止职业介绍机构有下列行为:

  (一)超出核准的凯发一触即发的业务范围经营的;

  (二)提供虚假信息的;

  (三)超标准收费的;

  (四)介绍求职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的;

  (五)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或者无合法证件的求职者进行职业介绍服务活动的;

  (六)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方式进行职业介绍活动的;

  (七)伪造、涂改、转让批准文件的;

  (八)以职业介绍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或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职业介绍活动,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外国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人员来我省就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年8月1日起施行。

篇2: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200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用、职业中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劳动力市场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劳动力市场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平等、有序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引导、规范职业中介活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负责劳动力市场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人事、工商、财政、税务、价格、公安、民政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委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办理劳动力市场管理有关事务。

  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就业登记,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益性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不得从事有偿职业中介活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开展公益性就业服务活动所必需的经费,除依法可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外,由本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七条 鼓励社会团体、组织按规定开办非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向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第二章 求职与招用

  第八条 劳动者可以凭本人身份证件和有关接受教育、

  培训的证明,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或者直接联系用人单位等方式求职。

  劳动者谋求职业,应当如实向用人单位或者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本人情况,并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和有关学历、职业资格等证明。

  第九条 劳动者应当接受职业培训或者职业教育,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劳动者谋求国家和本省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工种)的,应当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招用的职业(工种)属国家和本省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应当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第十条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用人自主权。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公布招用简章,如实载明招用人数、工种、岗位要求、用工期限、劳动保护、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基本情况。

  用人单位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或者信息网络发布招用人员广告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委托职业介绍机构;

  (二)参加劳动力交流洽谈活动;

  (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网络公布招用简章、启事;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 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应当事先向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及资料。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委托职业介绍机构或者通过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招用人员时,应当出示或者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其他法人登记文件、招用简章和经办人身份证件。

  职业介绍机构或者劳动力交流洽谈会的举办单位对无合法证件或者证件不全的用人单位,不得接受委托或者予以接洽。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包括临时性用工)自确定录用关系后十五日内签定劳动合同,并在签定劳动

  合同后十五日内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社会保险登记等手续。

  鼓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使用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签定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 禁止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中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二)违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和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三)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等费用;

  (四)向被录用人员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等费用或者扣押被录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学历证明等证件;

  (五)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职业介绍机构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设立职业介绍机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不得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活动和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

  第十七条 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机构名称、组织章程、凯发一触即发的业务范围和管理制度;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设施;

  (三)有不少于五万元的注册资本;

  (四)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三人以上;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职业介绍人员资格的考核、认定和管理办法,由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及资料。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完毕。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准;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依法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和办理税务登记。

  第十九条 职业介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变更、终止的,应当向原审核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 职业介绍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为求职者介绍用人单位;

  (二)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求职者;

  (三)收集、发布职业供求信息;

  (四)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服务;

  (五)组织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服务项目。

  第二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的显着位置悬挂营业执照和有关证照,公布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程序、收费标

  准、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有偿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职业介绍人员实行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制度,佩带身份牌,标明姓名、职务。

  第二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超出核准的凯发一触即发的业务范围经营;

  (二)提供虚假的职业介绍信息;

  (三)违法为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员介绍职业;

  (四)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或者无合法身份证件的求职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五)雇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就业开发和就业转移等工作,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劳动保障、工商、民政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采取措施,扶持、发展街道、乡镇劳动服务组织和社区家政服务等组织,促进社区就业。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会同统计机构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统计、分析预测制度,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类职业、工种的指导价位。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实行一个城市内和地区间的计算机联网,并开发和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第二十八条 在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建立综合性服务场所,引导职业介绍机构进场开展职业介绍活动,集中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服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活动或者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停止职业介绍活动,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

  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签定劳动合同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按每人处以二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用人单位未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从事禁止从事的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清退招用的人员,退还收取的费用和扣押的证件。

  对违反第十五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对违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员的处罚,按国家和本

  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对违反第(三)、(四)项规定的,并可处非法收取费用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从事禁止从事的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来自:www.pmceo.com)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情节严重的,由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四条 劳动者、用人单位或者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对方当事人或者其他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交流洽谈会的举办单位因过错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已于20**年12月28日经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年2月1日起施行。

篇3:辽宁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2014修正)

  辽宁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20**修正)

  (1997年4月11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年3月28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改 根据20**年6月30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年7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年9月26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辽宁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20**修正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维护劳动力供求双方和职业介绍机构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择业求职、招用人员以及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劳动力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其所属的劳动就业机构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劳动力市场工作。

  工商、财政、物价、城建、公安、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建立检举控告受理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职业介绍

  第六条 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本地区职业介绍机构的设置、布局做出规划。

  职业介绍机构活动场所的设置,不得影响居民生活和环境绿化。

  第七条 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二)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5万元以上的开办资金;

  (三)有3名以上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家对外商投资职业介绍机构和向劳动者提供境外就业服务的职业介绍机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并取得市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卖、伪造、涂改、出租、转让、转借《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第九条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下列服务:

  (一)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

  (二)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劳动就业政策咨询;

  (三)为职业培训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培训信息;

  (四)指导用人单位和择业求职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取得劳动部颁发的《境外就业服务许可证》或者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的职业介绍机构,还可以开展国外和境外就业服务。

  第十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和失业2年以上的职工免费提供择业求职服务。

  第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职业介绍无关的经营活动;

  (二)超越规定范围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三)以欺诈、诱惑、胁迫方式进行职业介绍活动;

  (四)提供虚假劳动力供求信息;

  (五)发布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同意的招用人员广告和招聘出国、出境劳务人员广告;

  (六)擅自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七)介绍求职人员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职业介绍机构更名、换址,应提前30日报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停办的,应报原审批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由原审批机关收回《人力资源服务可证》。

  第十三条 职业介绍机构进行职业介绍活动,应当按规定向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收取中介服务费,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具体收费项目、标准由省财政、物价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职业介绍机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定期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业务报表和报告工作情况。

  第三章 择业求职

  第十五条 年满16周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可以择业求职。

  第十六条 择业求职人员可以经职业介绍机构或者直接向用人单位求职。求职时,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城镇失业人员择业求职,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失业登记,办理《失业证》。

  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员在我省求职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择业求职人员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选择特殊工种,应提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八条 择业求职人员,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其从事非本人意愿的工作。

  择业求职人员求职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限制。

  第四章 招用人员

  第十九条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持单位证件到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用人登记,并制定招用人员简章,明确招用单位性质、地址、招用人员数量、条件、工种、用工形式、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录用办法、工作期限等。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数量、时间、具体条件和方式自主决定。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必须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禁止招用求职人员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职业。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特殊工种岗位就业。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刊登、播发、张贴招用人员广告。用人单位需要刊登、播发、张贴招用人员广告的,必须持单位证明和招用人员简章等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刊播招工(招聘)广告证明》。需要发布招聘出国、出境劳动人员广告,还须提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境外就业服务许可证》或《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及有关确认出国、出境劳务真实性的法律文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刊登、播发、张贴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招用人员广告。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以招用人员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收取抵押金、集资款等费用,不得扣留任何证件。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与被录用的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到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开办职业介绍机构,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依法予以关闭;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伪造、涂改、转让《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三)以欺诈、诱惑、胁迫方式进行职业介绍活动,或者提供虚假劳动力供求信息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由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以招用人员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至5倍罚款;

  (二)招用人员时收取抵押金、集资款等费用或扣留证件的,责令退还,并按招用人数处以每人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介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或者介绍、招用求职人员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的,由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并按介绍、招用人数处以每人2000元至5000元罚款;对求职人员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涉及工商和物价管理职责的,由工商和物价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实施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7年6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